人们对印刷图像的分析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。如造纸生产者喜欢按喜欢承印材料的质量评价印刷质量;印刷工人对他们力图控制的印刷质量参数更为敏感;广告人员则从信息媒介传播的角度评价印刷品质量;一般读者没有这些专业性倾向,但对印刷在报纸上、旅游手册、课本上的图像质量却抱有一定期望,如此等等。鉴于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性,在对这种主观评判的印刷质量进行量化时,就必须考虑到这种观点上的差异。
如果要改进印刷品质量,就必须确定评判印刷质量的准则。尤其要知道每个评价者或每组评判者比较强调印刷品质量的哪方面,或者说各种参数对图像损伤的主观心理因素加权的顺序是怎么样的。
印刷质量评价技术,还必须跟人的评价特点相互适应。人对于物理量刺激源的响应往往是非线性的,对声、光、压力等强度的响应也是如此。对于网目调图像这种复杂的刺激,人的评价通常是非线性的。人与人的反应风格通常不一样。
人的评价总会带有一定程度的误差和随机性。如果是评价印刷品的质量,评价者对印刷质量差异的不敏感性或人在运用评判标准的不稳定性,都会使评价结果产生混乱,评价者越是经验丰富、训练有素,评价的偏差就越小。任何一种印刷质量评价方法,都必须能估计每个评价者的评价偏差。必须能从上述不同的反应风格中辨别出这个偏差。
表示印刷质量特性的方法,不能改变实验样本的印刷质量等级排序或偏离其质量标度的位置。例如一套印刷样本是在不同的纸上印刷的相同的图像,这就有可能出现几张类似的印刷品或几张非常不同的印刷品,评价方法本身应能保持这种关系,而不会人为地把类似的样本分开,或使无关的样本靠近。
评价印刷品质量时,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:
1、由人的视觉区分和识别不同的参数;
2、由每个评价者估计各个参数的重要性;
3、把各个评价者的响应转换成共同的个是;
4、对各个评价者的响应偏差做出估计;
5、保持实验样本间潜在的印刷质量关系。
评价印刷品质量的传统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,由每个评价者按质量上升的顺序安排各样本的排序,仅满足第三项所列的要求。